計量的概念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逐步形成的。當生產的發展和商品的交換變成社會性活動時,客觀上就是需要測量單位的統一,并要求在一定準確度內對同一物體在不同地點,用不同的測量手段,達到其測量結果一致。為此,就要求以法定的形式建立統一的單位制,建立計量基準,標準,并以這種計量基準、標準檢定其他計量器具,保證量值準確可靠,從而形成了區別于測量的新概念——計量,也可以說,統一準確的測量就是計量。







計量校準是指使用一些計量校準器具對機器、儀器等進行測量和校準以使其達到正常使用的基本功能。隨著測試技術的發展,現代產品越來越依靠儀器設備來保證,從設計、制造到服務整個過程的質量,測量準確性和可重復性要求也在不斷提高。以前很多定性測量的指標,現在都要求進行定量測量,以前不做測量要求的現在也要求進行測量。計量校準的對象是一個存量的概念而不是一個流量的概念,它的數量與每年需要新添置多少設備不同,而是到目前為止總共有多少設備需要進行計量校準。


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。計量學是有關測量的科學。但在社會生活中提起計量,似乎沒幾個老百姓能說出個所以然來,仿佛計量與人們的生活沒有什么關系。但是如果說計量曾經叫做度量衡,則大部分老百姓都會明白它是關于測量的。
其實,計量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身邊處處存在著計量。例如,人們到集貿市場購買大米、面粉、魚、肉、水果、蔬菜都要用電子計價秤稱重結算; 每個家庭消耗的電、水、燃氣要按照電能表、水表、燃氣表計量結算; 中老年人經常在家測量血壓、血糖、體溫,要使用血i壓計、血i糖儀、體溫計等計量器具.

